工作简报

THIS NAME
首页 >> 工作简报 >> 正文

2020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2-12-04    作者:云中     来源:     点击: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

研究基地”2020年工作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这是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总开关,是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九个坚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指南。

202012月,内蒙古师范大学获批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实现了我校国家部委科研平台零的突破,体现了我校办学综合实力的提升。基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重大基础理论和实践案例研究,推出诸多民族工作研究重大学术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2021129日,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勇同志做了“重点予以培育和支持”的重要批示。内蒙古师范大学被国家民委确定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成为全国31家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之一。

我校党委高度重视,致力于将基地建设成为服务决策、引领学术、培养人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研究概念体系、叙述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高标准高质量科研创新平台。2021320日,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正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

一、基地建设情况

(一)设立组织机构

2021115日,按照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经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党委会议通过,决定在民族学人类学学院设置独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科研及管理机构,并确保配备10名研究人员编制。

基地主任由国家民委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党委书记阿拉坦仓担任,副主任由民族学人类学学院乌日陶克套胡院长担任。基地首席专家聘请长江学者、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纳日碧力戈担任。

基地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族学人类学学院,主任由乌日陶克套胡教授兼任。

根据基地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由呼和浩特市委统战部牵头,2021617日内蒙古师范大学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合作建立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呼和浩特分基地”。

(二)建立研究团队

1.刚性引进了中国首位民族学学科长江学者纳日碧力戈教授,并担任基地首席专家;

2.阿拉坦仓校长成为国家民委民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

3.完善了基地研究专家库;

4.成立了基地学术委员会

任:纳日碧力戈

副主任:王来喜、王志强

员:包凤兰、谢咏梅、包玉山、李春晖

(三)经费及硬件设施保障

经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会通过,学校预算每年为基地配套30万元经费,制定基地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确保基地正常运行。按照国家民委基地管理要求,已落实200㎡的办公场地,设立基地办公室、基地首席专家办公室、基地资料室,并购置办公设施和相关图书资料。

二、基地工作情况

(一)凝练了研究方向

基地成立以来召开了两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广泛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结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民族工作的实际需要,凝练了未来基地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包括文献汇编、实践研究);

2. 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案例汇编与研究;

3. 内蒙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

4. 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

5. 世界民族研究;

6. 民族地区政策法规研究;

7.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

8. 向上级申请,拟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博物馆”。

(二)启动内蒙古自治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的挖掘工作。

1.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报纸、数据库等)为主,整理挖掘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主题的历史文献,按“政治政策、经济生态、历史文化、教育科技、语言艺术、文学出版”主题进行分类整理、汇编成册。

2. 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内蒙古日报》(蒙汉文版)、内蒙古地方报纸入手,重点突出新时代以来《内蒙古日报》中民族团结、交流交往、发展的现实典型,并分三个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2012年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1993-2011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时期(1978-1992年)”对主题报道进行系统梳理,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文献体系,系统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内蒙古自治区培育、生成、发展、扎根、铸牢的过程;

3. 整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以“两山故事”、“我们的草原我们的家”、“《内蒙古日报中草原春秋故事》”等主题进行艺术加工,生成主题突出、鲜活生动,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教育宣传材料,打造具有内蒙古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宣传片,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

(三)每月定期完成《世界民族月度信息》,2020627日得到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勇的肯定性批示。

三、主要学术成果

202012月基地成立以来,积极鼓励和推进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主题开展学术研究,形成了一批学术成果。如《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气、神》(纳日碧力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4)、《边境牧区各族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因素》(高永久,实践,2021.3)、《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高永久,思想战线,2021.1)、《内蒙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乌日陶克套胡,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2020.6)、《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融入内蒙古实现“两个共同”全过程》,(乌日陶克套胡,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等。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的建设和人员的配备,完善基地管理的各项制度及保障措施。

2.拟增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政策研究”方向的专业硕士。

为了适应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根据“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科研工作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拟在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硕士领域下增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政策研究”方向,招生专业硕士研究生。

3. 建设基地信息网络平台,为宣传习总书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论述、基地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提供平台。

4. 组织召开高层次的学术论坛和学术会议,推动学术研究成果的交流与转化。

5. 在内蒙古自治区部分盟市,建立分基地或田野调查基地,确保基地的良性运转,并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五、面临的困难

1. 专职高层次人员引进,因编制原因受到的影响;

2. 研究经费与基地发展规划差距巨大,应每年80-100万左右的科研经费;

3. 博士生招生数量过少,满足不了学科和基地人才培养需要。






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

                                                                                                                                          202131


上一篇:2021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