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情况
(一)组织机构建设
2021年1月,按照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经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党委会议通过,决定在民族学人类学学院设置独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科研及管理机构,并确保配备10名研究人员编制。
基地主任由国家民委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党委书记阿拉坦仓教授担任,副主任由民族学人类学学院乌日陶克套胡院长/教授担任。基地首席专家聘请长江学者、内蒙古师范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担任。基地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族学人类学学院,主任由乌日陶克套胡教授兼任。
2022年,基地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组织机构,调整研究人员,充分发挥稳定的组织机制优势,投入到学术研究工作,担起了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各项任务。
2022年1月25日内蒙古师范大学与乌拉特前旗民族事务委员会合作协助编制“乌拉特前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2021-2025)项目”,为基层民族团结事业提供咨询服务。
(二)研究团队的建设
1.本年度因基地工作实际需要,调整基地学术委员会。
主 任:纳日碧力戈
副主任:李树林、王来喜
成 员:沈卫荣(清华大学)、谢继胜(浙江大学)、贾美林、包凤兰、谢咏梅、包玉山、满达
2.完善了基地研究专家库,目前校内校外专家共32 人;
3.引进了韦兰海博士加盟学校和基地,筹建国家级生物人类学研究平台。
4.聘请中化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致公党北京市西城区副主委、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常委勤克先生和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南快莫德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特聘研究员。
(三)研究经费及设施保障
经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会通过,学校每年为基地配套30万元经费,制定基地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确保基地正常运行(2022年的经费申请中)。按照国家民委基地管理要求,已落实200㎡的办公场地,设立基地办公室、基地会议室、基地首席专家办公室、基地成果展示厅,并购置办公设备和研究相关图书资料。在学校和学院的指导下,建设走廊文化,在我校赛罕区田楼6楼走廊宣传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脉络和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第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内蒙古民族团结工作实践成就等,为研究人员提供硬件和软件保障。
一年以来,基地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基地成果展示厅,展示基地研究成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为社会全面开放观摩学习平台,促进借鉴交流,共享了学术资源并受到了学术界一致好评。
二、具体工作情况
(一)确立研究方向。
2022年初基地多次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国家民委的正确指导下,广泛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结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民族工作的实际需求,凝练了未来基地科学研究的以下3个主要方向:
1.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比较研究(先做自治区之间的比较研究,然后扩展到其他方面的比较研究); 2.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导方向,以科学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手段,做好“兼和相济”研究,发展中国特色“推普”与“科保”辩证统一的理论);
3. 世界民族研究热点跟踪(内部刊物,与呼和浩特职业学校分基地合办,以本刊物和“万象共生系列讲座”强化两校之间“铸牢”研究的纽带)。
(二)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文献资料的挖掘工作。
1.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报纸、数据库等)为主,整理挖掘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主题的历史文献,按“政治政策、经济生态、历史文化、教育科技、语言艺术、文学出版”主题进行分类整理、汇编成册。
2. 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内蒙古日报》(蒙汉文版)、内蒙古地方报纸入手,重点突出新时代以来《内蒙古日报》中民族团结、交流交往、发展的现实典型,并分三个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2012年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1993年-2011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时期(1978年-1992年)”对主题报道进行系统梳理,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文献体系,系统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内蒙古自治区培育、生成、发展、扎根、铸牢的过程;
3. 整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以“‘两山’故事”、“乌兰夫传”、“国家的孩子”、“包钢精神”“我们的草原我们的家”、“《内蒙古日报中‘草原春秋’故事》”等主题进行艺术加工,生成主题突出、鲜活生动,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教育宣传材料,打造具有内蒙古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宣传片,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
(三)每月定期完成《世界民族月度信息》刊物。
《世界民族月度信息》是国家民委民族研究特别委托项目《世界民族热点跟踪研究》系列期刊,基地2019年以来主办完成,总出版 42期并受到国家民委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2020年6月27日得到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勇的肯定性批示。
2022年4月12日,国家民委赵勇副主任在《世界民族月度信息》2月号上再次批示:“这期办得好。每期都要有几篇有分量的文章,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给人启迪。”
在《世界民族月度信息》系列期刊的基础上申请“世界民族热点”公账号,重点推送世界民族研究热点问题和实时动态,为从事世界民族研究莘莘学子提供了学术平台,并培养了一支强有力的学术团队。《世界民族热点》公众号于2022年11月4日正式入驻今日头条账号《世界民族》,在《世界民族》共转发《世界民族热点》公众号文章14篇,阅读量稳步上升,展示了内蒙古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基地把握民族问题的精准聚焦,借助今日头条新媒体力量,扩大了关于民族问题研究的影响力。
(四)加强基地网站建设等举措,深入宣传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https://gtt.imnu.edu.cn/网站自2020年投入使用以来,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新闻动态、学界动态等5个专项栏目,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新政策、习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论述,展示学界学术研究成果,记录基地工作动态,不断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年共开展学习研讨会5场,11月1日线上组织召开“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主题学习会议在青年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当中,影响深远,受益匪浅。
2022年1月“北疆楷模”、基地主任阿拉坦仓教授当选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在人民政协报、中国民族报、光明日报、内蒙古日报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20余篇。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委员通道”发言,畅谈“中华民族一家亲”,受到国内外1400余家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在各族群众特别是师生中引起积极反响。
全国首位人类学/民族学长江学者、基地首席专家纳日碧力戈教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构筑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意义”、“文化力量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全国各地进行了理论宣讲,全面、准确、完整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体意识。2022年累计理论宣讲10场次,含专题报告和干部培训。
本年度,纳日碧力戈教授荣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基地特聘研究员勤克作为优秀党外人士代表应邀参加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的新春团拜会,作为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参加“两会”等,投身社会参与,增强社会贡献。
三、开展高端学术会议和主要学术成果情况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为主线开展了高端学术会议及学术讲座。
1. 2022年1月8日全国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新文科发展学术研讨会”学术共同体会议在武汉召开,基地副主任乌日陶克套胡教授和首席专家纳日碧力戈教授参加并提议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民族团结模范自治区研究方向。会上,纳日碧力戈教授以“铸牢形神相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为题,做首场演讲,他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于以一体精神统辖丰富多彩,兼和相济,重叠共识,建设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的民族生态,高质量构筑新中国特色生态共同体。
2. 6月28日下午,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分基地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联合举办了“万象共生”讲坛第三场学术讲座,邀请内蒙古青联原常委、青年艺书家协会原副主席额博作题为《影像史话》的学术报告。
3. 8月4日上午,由中国民族学学会生态民族学专业委员会与我校主办,中国民族学学会东北亚民族文化专业委员会、我校民族学人类学学院、我校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联合承办的中国民族学学会生态民族学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中的生态民族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办。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北方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吉首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苑出版社等单位的60余位代表以及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树林,党委委员、副校长王来喜和相关部门、学院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开幕式由王来喜主持。
4. 9月8日 上午,内蒙古师范大学信息楼报告厅,由我校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主办、基地主任阿拉坦仓书记致辞、基地首席专家纳日碧力戈教授主持的“一西文化讲坛”讲座隆重开坛。开坛讲者是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公司董事长王召明先生,他的演讲题目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阿拉坦仓书记等学校各级领导以及教师、硕博研究生、本科生共10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5. 10月13日,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配合严峻的疫情防控工作,内蒙古师范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在线上召开“建立世界民族研究协作机制”学术研讨会。原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红杰、内蒙古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纳日碧力戈分别主持了本次研讨会。来自全国多个高校的参会嘉宾有内蒙古师范大学国别研究中心和院系负责人、教师代表、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100余人线上聆听了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积极发言,分享各自研究领域的经验,如北极民族研究、亚太民族研究,东南亚研究、非洲民族研究以及华人华侨研究,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多角度讨论世界民族研究的组织结构、平台建设、协作机制、实现路径、成果转化等议题。
6. 11月30日,由基地承办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21年年会”分会场第十四专题会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在云端顺利进行。
(二)基地汇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学术成果。
2020年12月基地成立以来,积极鼓励和推进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主题开展学术研究,取得喜人成就。本年度,发表学术论文和出版著作以及科研项目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代表性学术论文:《高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两个视域》(纳日碧力戈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2.01)、《试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联意”》(纳日碧力戈,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7)、《清代蒙古文《大藏经》翻译、刊行及其流传的历史考察》(胡日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2.7)、《爱新觉罗家族早期谱系的构建与明末建州女真部统治权的重新整合》(韦兰海,清史研究,2022.9)、《以“一”统“多”辩证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析》(包凤兰等,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6)、《近代“民族”叙事的中华民族社会史写作趋向》(常宝,青海民族研究,2022.3)、《新时代内蒙古坚持和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事实与经验 ——基于“两个结合”视角》(王瑞军,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22.6)等30余篇。
代表性著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纳日碧力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4第二次审稿中)、《鄂尔多斯部史略》(胡日查,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22.2)、《秩序、失序与战争—社会适应与社会新人》(纳日碧力戈译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2.2)、《蒙古语人群的分子人类学溯源》(韦兰海 李辉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3)、《从浩特至浩特:内蒙古牧区居住空间与城镇化研究》(额尔德木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5)等9部专著。
基地大力投入科学研究工作,目前基地国家级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20项,教育部项目2项,国家民委专项项目5项,自治区级智库建设项目1项。2022年获批的科研项目如下: